首页

sm舔足视频

时间:2024-05-08 02:40:27 作者:中国超50城推住房“以旧换新”传递何种信号? 浏览量:10932

  中新社北京5月7日电 (记者 庞无忌)出台政策支持住房“以旧换新”的中国城市正在迅速扩围。

  6日,深圳市出台楼市新政称,支持在本市有开发项目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及相关房地产中介机构开展商品住房“收旧换新”和“以旧换新”工作。同日,武汉发布楼市新政称,推行“卖旧买新”交易新模式,对卖旧房已缴纳的增值税按计税价格的1%给予补助;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收购置换购房家庭的自有住房等。上海市房地产行业协会等也在近日发起商品住房“以旧换新”活动。

  据中指研究院统计,截至5月6日,全国已有超50城表态支持住房“以旧换新”,而且越来越多城市拿出了“真金白银”,降低换房者的“退出成本”。

  记者梳理发现,各地支持住房“以旧换新”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由房地产开发商联合经纪机构对旧房优先推售,若一定期限内旧房售出则按流程购买新房,若无法售出,则新房订金全额退款。

  二是由开发商或地方国企收购旧房,售房款用于购买指定新房项目,这种方式是今年以来住房“以旧换新”的主流。

  三是对出售自有住房并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个人或家庭给予一定的购房补贴或者税费优惠。

  同时,还有地方以“带押过户”(不需要提前归还旧贷款、注销抵押权,即可完成过户、再次抵押和发放新贷款等手续)、放宽首套房认定标准等政策配合“以旧换新”,以更好地打通换房链条。如武汉市日前宣布,在当地仅有一套住房且正挂牌出售的家庭,办理新购一套个人商业性住房贷款时认定为首套住房。

  “以旧换新”成为近期各地楼市政策的“重头戏”,传递何种信号?

  首先,这意味着中国楼市调控政策的着力点发生变化,从过去单纯的需求侧提振,到如今的供需两方面同时发力。

  诸葛数据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王小嫱表示,当下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并不能单纯从鼓励需求切入,而是应从供需两端着力,构建新的发展模式。与限购、限售等需求侧政策不同,“以旧换新”触及供需两个方面。

  其次,各地推动“以旧换新”旨在打通房屋“增存循环”。

  去年以来,多地二手房挂牌量大增,售房周期拉长,换房链条不畅,新房和二手房市场出现“温差”。

  4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新房和二手房各自代表增量和存量住房的主要部分,畅通“以旧换新”,不仅能推动库存消化、盘活存量资产,还有助于化解新房市场交付风险,推动房地产业转型。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指出,未来通过消化存量房产的方式来满足配租型或者配售型保障房需求,或成为一种重要方式。其中关键是要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和商业可持续的原则。

  业内预计,2024年将有更多城市出台“以旧换新”的相关配套政策,进一步促进住房置换需求释放。(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永修:生态种养带来致富好“钱”景

一是,中国正全力扩大居民收入并支持大家进行消费。借用美国经济学家W.W.罗斯托的经济发展理论,中国经济正在其所述的“经济成熟期”向“高额群众消费期”进行演化。中国已经在2020年消灭了绝对贫困,正在致力于提升更多人的收入与消费水平。但要知道,对于一个工业化高度发达的国家来说,居民消费的提升速度远不如工业产能增长来得快,这需要一定时间完成转变。

去年前11个月检察机关与妇联合作救助困难妇女1.8万人

相信这是很多网购消费者所熟悉的一幕。近年来,“双11”“6·18”已成为全民购物节日,但复杂的优惠机制、套路的促销方式越发受到诟病。

角逐北约秘书长,约翰尼斯胜算几何?

李家超表示,香港在由治及兴的新征程,需要领袖在各领域开创新办法、新路径。他赞扬工联会会长吴秋北倡议的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和首次推出的“五?一劳动周”系列活动,展现出领袖的新思维、新办法。

习近平抵达塔布

中老铁路“澜湄快线”国际货物列车的成功运营,是中老两国铁路合作的重要成果,也是两国经贸合作深化的重要体现。自开通以来,货运量持续攀升,列车开行频率从初期的隔日开行增至现在的每日开行,有效满足了果蔬、鲜花、生活快消品等各类对时限要求较高的货物运输需求。

中方谈对朔尔茨访华期待:增进理解信任、深化务实合作

张建伟:正当防卫属于免责事由,认定构成正当防卫的关键,是案件涉及的正当防卫要件事实的正确认定。事实得到确立,法律适用问题可以迎刃而解。这些要件事实包括三项:一是目的事实,正当防卫的目的是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二是对象事实,正当防卫针对的是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侵害行为具有违法性,并且是正在进行中的;三是结果事实,正当防卫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一定的损害。要认定是否属于正当防卫,除了要确定上述事实成立之外,还要衡量防卫行为是否超过必要限度,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属于防卫过当,仍然需要承担一定的刑事责任。在司法实践中,正确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特别是正确划分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以及一般犯罪的界限,是一个难题。在依法准确认定行为人是否具有防卫意图时,不能简单地以防卫行为造成的后果重于不法侵害造成的后果,就排除当事人具有防卫意图。应当从矛盾发生并激化的原因、打斗的先后顺序、使用工具情况、采取措施的强度等方面综合判断当事人是否具有防卫意图。应以防卫人的视角,根据不法侵害的性质、强度和危险性,防卫人所处的具体环境等因素,进行符合常情、常理的判断。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